從字面看,公眾往往被“仿制藥”的名字誤導,認為“仿造”“仿制”的東西不會有好貨。也有人憑經驗認為,國產藥品的療效和質量比不上進口藥。此次大樣本的科學研究卻通過呈現臨床的真實情況進一步表明,國家集中采購的仿制藥與原研藥“品質相當”。
那么,仿制藥是什么?為什么“仿品”還能比“正版”好呢?
仿制藥是指與原研藥在有效成分、劑量、效力、作用和適應癥上相同或趨同的藥物,是醫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仿制相對于原研而言,在原研藥專利期過后可進行仿制。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院長常峰解釋,已過專利期的藥品在專利期內通過維持高價獲得了可觀利潤,回收了研發成本,因此,其他企業可在專利保護期過后通過仿制促使藥價降低。
換句話說,原研藥在專利期內受到知識產權保護,高定價有助于創制這一藥品的制藥企業通過市場獨占權,收回創新藥品研發成本并支持新的創新藥品研發。
隨著創新成本的收回,專利期后的藥品價格理應出現斷崖式下降,以便更多患者能夠負擔得起。
“我們近期對前七批集采的150個未中選原研藥價格做了分析。”常峰介紹,集采前,高達73%的原研藥在中國的價格高于國際中位價,集采后,受中選仿制藥降價影響,原研藥價格有所下降,但仍有69%未中選原研藥在中國的價格高于國際中位價。
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如果缺乏仿制藥帶來的“競爭壓力”很難自行降價。“過了專利期仍要維持高價,這是不合理的。”常峰呼吁原研企業在產品供給和定價上公平看待中國市場,確保產品質量,及時調整定價策略,以與中國市場規模相匹配的適宜價格開拓中國市場。
我國制藥產業的仿制能力仍是維護人民用藥安全的關鍵能力。“要促進仿制藥企業轉變發展模式,推動仿制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國家醫療保障局價格招采專家組組長章明表示,過去醫藥企業花費重金用于營銷,對于創新和研發投入不足。
國家衛生健康委此前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12—2016年全球共有631個專利到期原研藥,其中有許多專利到期藥并沒有企業提出仿制注冊申請。
曾有自媒體稱:“原研藥和仿制藥有效成分的純度有差別,一個可能是80%-90%,另一個只能做到30%-40%”。
針對這樣的言論,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學部主任張蘭回應:這種說辭是完全不負責任。
“藥學等效性評價是我國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重要內容。”張蘭說,藥學等效性要求仿制藥必須與原研藥具有一樣的藥物活性成分、含量、給藥途徑、劑型,并符合藥品質量標準。
為提升我國制藥行業整體水平、保障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發布《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要求仿制藥開展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的評價。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藥學部主任卞曉嵐表示,一致性評價重點是驗證仿制藥在設計和生物學吸收代謝等方面與原研藥等效,中國的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起步標準很高。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