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超4.3億輛,其中汽車有3.3億輛。業內預計,到2030年,我國報廢汽車數量將超過2800萬輛,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未到報廢年限卻被棄停在城市角落的“僵尸車”,成了城市治理的“新包袱”。
轉換新賽道,開辟新天地。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做好廢棄汽車治理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廢棄汽車集中清理工作。湖北宜昌在這項行動中率先行動,把“社會包袱”當作“城市富礦”,將“破車爛鐵”變成“綠色資源”,探索出了一條廢棄汽車全鏈條治理的路徑。
破解回收難題
在宜昌市城區東升停車場,停放著95輛外觀殘破、輪胎干癟、未懸掛號牌的廢棄汽車,每輛車前面的擋風玻璃上都貼著醒目的“身份標簽”,包括車輛所有人信息、發動機編號以及拖移至此的時間、地點和理由等。
“這些無人認領的機動車,經過3個月至1年的公告期仍無人認領,將交由報廢車輛回收公司處理。”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李濤說,宜昌市2022年起開展廢棄汽車治理專項行動,通過全面摸排,在主城區共排查出1332輛無人認領的汽車,通過聯合相關部門和街道社區,絕大部分車主已自行處理,最后還剩下95輛車無人認領。
“治理廢棄汽車,在全國尚處探索階段。”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羅金城介紹,廢棄汽車雖已廢棄,但涉及人民群眾財產權,處置必須穩妥。治理過程中,宜昌公安等相關部門始終堅持依法依規和合情合理相結合,探索出了“兩聯合、三必須、四步走”工作法。“兩聯合”進一步明確公安、城管、住建等相關部門的責任范圍。“三必須”即必須拍照固定證據、必須查詢車輛信息、必須第一時間通知車主。“四步走”中重點設置了通知車主自行處置環節,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為做好廢棄汽車治理工作,宜昌市明確了“政府主導、公安主抓、先行先試”的治理原則。宜昌市公安局將廢棄汽車治理列為重點工作強力推進。截至目前,宜昌市主城區的廢棄汽車基本“清零”,沒有發生一起復議案件,得到群眾廣泛認可。
建設利用基地
在廢棄汽車處理過程中,電池處理是難點。在這方面,宜昌也有優勢。位于宜昌高新區的寧德邦普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內,循環浸出除雜車間格外繁忙,一袋袋黑色的廢舊電池粉渣陸續投入接收槽,開啟“變廢為寶”的循環之旅。
該車間是整個生產線的核心樞紐。物理拆解后的廢舊電池在這里與硫酸“會合”,經濕法冶煉,生產出硫酸鋰、磷酸鐵溶液,以及鐵鋁鈣渣、石墨渣等,供給下游車間。硫酸鋰溶液進入鋰鹽車間,經過反應后得到白色的碳酸鋰;磷酸鐵溶液經過多次酸溶和再結晶,重新“生長”出滿足粒度和雜質要求的磷酸鐵。而這兩種產品正是生產磷酸鐵鋰的主要原料,價值不菲。即使是價值不高的石墨渣,也能在出渣車間經無害化處理后,制成建筑材料方磚。
2021年,宜昌市抓住新能源產業“風口”,成功招商引資項目金額達320億元的寧德邦普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落戶,并前瞻布局電池回收再利用領域,先行建成邦普循環一期項目。“今年已有近10萬噸廢舊動力電池在宜昌進行定向循環,有生產線上淘汰下來的殘次品,也有從沿海城市回收來的廢舊動力電池。”宜昌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主管陳兆哲介紹,宜昌邦普規劃廢舊動力電池年回收處理能力為30萬噸,目前投入使用的已有10萬噸。作為最早在回收行業研究“定向循環”技術的企業之一,邦普循環早在2009年就已創新推出“定向循環”核心技術,積累了一系列技術成果。截至2022年底,邦普循環已參與制定修訂廢舊電池回收、電池材料等相關標準293項,擁有授權專利525件。
從生產、回收再到生產,從原料、廢料再回到原料,一個“從哪里來再到哪里去”的動力電池定向路徑已經形成,一個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閉環正在宜昌加速構建。除了邦普,宜昌還招引長宸鋰能等一批重大項目跟進布局,建成后全市年處理電池能力有望達50萬噸,實現產值300億元,可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助推宜昌加快建成全國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基地。
打造治理閉環
如何建立廢棄汽車治理長效機制?2023年3月,宜昌市專門成立了“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宜昌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統籌,明確公安部門抓好前端治理,商務部門做好后端利用,加快構建“回收—拆解—再生—利用”循環產業鏈,推動廢棄汽車形成由“治”到“用”的全鏈條治理。
油液抽排、零件拆解、壓扁貯存……位于宜昌市猇亭區的宜昌物產報廢車輛回收拆解有限公司車間內,經過一系列工序,一輛輛廢棄汽車“化整為零”,重獲新生。公司執行董事俞樺介紹,廢油液排出后,通過專門的機器吸到儲存箱,然后送到專門的處置單位,進行二次凈化后再使用。此外,輪胎的橡膠可以再利用,車輛的車殼、車架等也可以再循環使用。
“訣竅就是‘精拆細解’。在兼顧費用的基礎上,拆解得越精細,利用價值體現得越明顯。”俞樺說,比如,新能源汽車電池部分的核心部件繼電器雖僅有手機大小,但如果拆解得當、重復利用,其價值將是“論斤賣”的10倍有余。去年,該公司循環利用廢鋼2萬噸、有色金屬1400噸、塑料2200噸、橡膠1600噸,實現產值5000萬元,創造利稅1000多萬元。俞樺表示,再制造可以增加利潤空間和附加值,車拆公司可以拿出部分利潤反饋給車主,提高車主主動處理廢棄汽車的積極性。
宜昌市商務局局長覃揚波介紹,宜昌目前機動車保有量約150萬輛,按照國家機動車廢舊拆解指導性規范,已有4家拆解企業獲批,產能約5.5萬輛。面對未來的汽車報廢高峰,宜昌市正加快布局廢棄汽車回收拆解循環產業鏈,力爭通過經濟手段加速廢棄車的回收再利用,為報廢車治理提供新的動力。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