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蘭州新區探索的數字農業賦能大田種植迎來大豐收,“95后”新農人李改泉笑得格外開心,他一個人照料了1萬畝玉米大田,特別有成就感。
“以前,這么大的地塊,10個人也管不過來,現在這片莊稼就我一個人負責看管。”李改泉系負責田間管護的科技人員,他照料著蘭州新區華家井數字示范田地3700畝,賴家坡數字示范田1200畝。
所謂超級農田豐收節,其實是農田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高效管理,干活的人少,產量還高。據悉,這是今年甘肅絲路慧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引進北京愛科農科技有限公司,在蘭州新區探索的數字農業賦能大田種植。
從播種開始,數字賦能就讓種田更容易。4月23日播種以前,大數據已經弄清了所在地塊的土質,更細致的檢測檢出了地塊的微量元素,然后匹配與之相適應的玉米種子。
“我們一畝地播種7800苗,最終保障每畝7300株以上,這些在播種時都有測算,出苗后還可以航拍查看苗情,確保合理的植株能更好吸收陽光水分。”甘肅絲路慧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庚錄如是說。
大田作物節約人力成本除了科學耕種,還有水肥一體化,同時通過衛星遙感系統可以全天檢測玉米長勢。遙感系統通過呈相還能顯示哪片玉米長勢好,給新農人帶來直觀提示。
“看衛星遙感圖,我們能直觀檢測玉米長勢,長勢不好的區域我們再重點對癥下藥找原因,我們都有手持檢測設備,比如葉綠素的檢測,我們將手持設備放在玉米葉子上就能出結果,玉米葉綠素一般在55到60之間為合格,快收獲的時候,我們重點監控葉綠素,防止因為缺乏營養導致早熟減產。”郭庚錄解釋為何一人能管萬畝田。
“我們華家井和賴家坡的數字示范田在田間管理期間就一個農民管護,很多工作都是數字化、機械化,確實不需要太多農民,所以一個農民管護4700畝也沒問題。”李改泉說。
不僅如此,根據數字模型,新農人早在豐收前就已經預計了產量。郭庚錄透露,相比傳統種植,今年數字化管護的大田玉米預計增收20%,人工減少,產量增加,增產增收已成定局。同時,將來誰種地、種好地問題也由此解決。
“我們今年還在蘭州新區梯田地探索種植了200畝的數字農田玉米,希望通過水肥一體化實現高效種植,我們國家有很多山地,探索成功將解決更多誰種地的難題。”郭庚錄表示,通過他們在新區的探索,數字化農田不僅節約人力,標準化種植還有利于新品種推廣,這都為未來農業探索了新方向。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