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科學城
7月28日,上海張江科學城迎來32周歲生日,同時也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今年上半年,張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0億元,同比增長34%;截至今年5月底,經營總收入4602億元,其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營收1706億元;規上服務業營收1347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科技服務業營收291億元,同比增長21%。
從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到“活力四射”的張江科學城,這里已成為上海創新策源地,源源不斷輸送新質生產力的同時,這座城也“華麗轉身”。
創新策源地
7月20日,正序生物宣布,與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合作開展的針對重型β-地中海貧血癥的堿基編輯藥物CS-101的臨床研究,成功治愈首位外籍患者,達到持續擺脫輸血依賴超過兩個月,總血紅蛋白濃度穩定至120g/L以上,并已回歸到正常生活中,實現了中國首次基因編輯治愈外籍患者。截至目前,已有多位β-地貧患者經過CS-101治療后擺脫輸血依賴,其中有兩位患者已經擺脫輸血依賴超過6個月,最長的已經超過8個月。
血紅蛋白病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單基因遺傳病,其中,β-地中海貧血癥是一種流行于中國南方地區的遺傳性血紅蛋白病,在地中海沿岸國家、南亞和東南亞各國也較為多見。中國地中海貧血癥突變基因攜帶者約有3000萬人,其中,重型和中間型地貧患者約為30萬人;東南亞地區地中海貧血癥突變基因攜帶者約有3億人,占總人口的44.60%;另一種常見的遺傳性血紅蛋白病是鐮刀型貧血癥,在全球多個國家也廣泛存在,全球鐮刀型貧血癥突變基因攜帶者約占總人口的3.5%,每年大約有30萬名嬰兒出生時患有鐮刀型貧血癥。
如何進行治療?“遺傳病或罕見病很多都是由DNA突變導致的,這時,我們就需要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突變的基因進行校正。”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基因編輯中心主任、正序生物創始人陳佳解釋,也就是一種被稱為“分子魔剪”的基因編輯技術。
正序生物CEO牟曉盾透露,作為上科大孵化企業,在創業之初,正序生物就獲得了上科大全方位的支持,作為全球首創的技術,在上科大技術轉移辦公室的支持下,創新團隊申請了全球同步的專利優先權,先后在美國、中國等地獲批專利,讓創新技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張江科學城
張江如今已成為國內生物醫藥研發機構最集中、創新實力最強、創新成果最突出的區域,共有各類創新主體2300余家,從業人員9.5萬人。2023年,生物醫藥營收1630億元,同比增長23%。2024年1至5月,生物醫藥營收660億元,同比增長11%。2024年,張江獲批國產1類新藥2個,目前累計獲批1類新藥超20個,累計獲批創新醫療器械23個。
新質生產力
2006年,上海瑞柯恩激光技術有限公司在張江祖沖之路上成立,隨后三次擴張“搬家”,始終沒有離開張江。如今,瑞柯恩不僅造出了打破進口壟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設備,不久前還在浦東開工建設了3萬平方米的總部和研制基地,預計2027年投產,年產值預計可達9.6億元人民幣,成為浦東“土生土長”的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瑞柯恩激光公司營銷中心總監王曉宏介紹,自1990年代末起,國內三甲醫院泌尿外科逐漸使用鈥激光刀來開展泌尿外科微創手術,使用的主要是進口鈥激光設備,當時國產鈥激光設備的市場占有率幾乎為零。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下,瑞柯恩決心要打造一個國人信得過的激光品牌。“激光設備用于醫療,關鍵在于解決臨床中‘卡脖子’的技術難題。”王曉宏說,“只有將創新放在首位,才能趕超進口設備。”
如今,瑞柯恩通過不斷研發,已經實現了鈥激光核心零部件全部國產化,打破了進口壟斷的格局,帶動了中國醫療激光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相對于傳統的鈥激光來說,新技術能更迅速地粉末化碎石,提高結石清除率,減少病人多次手術的風險。同時,它能對膀胱癌作精準切除,為患者提供保留膀胱的微創治療,提供更人性化的治療服務。
此外,得益于浦東構建生物醫藥醫產融合協同創新機制,瑞柯恩正與公利醫院等聯手突破傳統研發路徑,加速創新器械的研發上市進程。
城市更新
科創力量的不斷涌入,也讓張江科學城“華麗轉身”。
張江路1406弄1號,一個名為“張江之尚”的城市更新項目正拔地而起。這里地處張江副中心核心位置,與張江副中心地標“科學之門”雙子塔、“張江人工智能島”、“張江科學會堂”等建筑遙相呼應。
張江之尚部分效果圖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前身為張江水泥廠,是一塊三面環水、呈“半島”形態的珍貴工業遺存土地。為了把這塊張江歷史上的“寶地”用好,項目集結了包括安藤忠雄等國內外高水準設計大師,總建筑面積約44萬平方米,規劃建設23幢新建研發建筑,對聯合儲庫、筒倉、煙囪和窯尾等工業遺存保留、加固和改造后,用于商業和文體配套,將這片“灰色”變為“綠色”,讓張江水泥廠從“沉睡”的土地變成生機勃勃的“張江之尚”。
通過強化“萬米倉”“水泥筒倉”“窯尾塔”等工業遺產的保留和改造,項目將最終創造一個具有活力的人文環境,吸引全球科學家、合作伙伴和投資者;用全球化視野為高校提供科研成果的落地,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為社區內企業提供金融、人才、產業上下游、政策等多方位支持,保證完全的隱私、公正的監督、知識產權和數據安全;預留公共實驗平臺,助力企業實現創新孵化和加速提升;成為新時代張江科創人才的國際時尚活力社區,為城市更新樹立新地標。
項目總建筑面積約44萬平方米,規劃建設23幢新建研發建筑。預計于2027年竣工。今后,這里將成為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數字科技等科創領域的年輕人提供滿足生活和精神需求的泛文化空間。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