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9日,由浙江大學、貴州大學植物保護專業(yè)教師帶領本專業(yè)2022級本科生137人來到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開展病蟲害教學聯(lián)合野外實習,實踐內容為在保護區(qū)及周邊對昆蟲、植物病蟲害、農藥施用現(xiàn)狀等方面開展調查,共采集20目以上的昆蟲進行標本制作。
采集標本各顯神通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在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包溪河畔,學生們分成4條路線,白天在田野、山間、林中進行昆蟲采集,下午或晚上還要在住地進行標本制作。為此,同學們全副武裝、各顯神通,有網(wǎng)捕、燈誘、手捉等各顯其能。
浙江大學植保系35名學生分成7個小組,每5人為一組。清晨,同學們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保護區(qū)冷水河畔、林間草叢、田野菜地抓捕各種昆蟲。平常我們所常見的蚊子、蒼蠅、蜻蜓、螞蟻、甲殼蟲這些以往習以為常的蟲子,如今卻成為同學們特別親切的“寶貝”。15公分大的竹節(jié)蟲、漂亮的鳳蝶、有翅的螞蟻、千姿百態(tài)的甲殼蟲等等各種奇特的昆蟲,都是同學們的“戰(zhàn)利品”。
夜晚,同學們在徐海君、吳瓊、唐璞、姚洪渭等四位老師的指導下,在管理站旁立起了誘蟲裝置,巨大的白熾燈泡亮起,四面八方飛來的昆蟲聚在白熾燈下拉開了盛大的捉蟲戰(zhàn)斗,同學們有的用手抓、有的用瓶裝,好不熱鬧,通過燈誘捕獲了許多昆蟲。
現(xiàn)場教學生動有趣
在野外實習過程中,貴州大學謝鑫老師結合當前農作物的病害原因、危害,給同學們講解植物病理。
“今年學生們走出校園,讓學生在暑期實習中得到了書本與野外實踐的結合,幫助學生提高植物病害的認知水平。鍛煉了學生吃苦耐勞的能力,佛頂山生態(tài)環(huán)境好,資源豐富、條件好,這是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非常適合學生來野外實習研學,”謝鑫說。
貴州大學昆蟲所龍見坤老師說:“我們去到集市農藥店、老百姓家里、田間地頭,了解農藥的銷售種類,以及群眾對農作物生病的用藥情況,特別是稻田、果蔬、大豆等農作物的危害情況,并做了詳細記錄。根據(jù)農作物的病害情況來合理指導農戶農作物的藥量,同時幫助群眾在保護區(qū)內如何對農作物用藥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有積極作用”。
標本制作精益求精
在標本制作室,同學們將采集來的昆蟲進行標本制作。浙江大學植保系學生全維強說,每個標本制作大約要5-6分鐘,要把每個標本將適合昆蟲大小的昆蟲針插入昆蟲體中,為了整齊美觀和便于研究,在泡沫板上針插的標本要排列整齊,不同昆蟲對插針的部位有著嚴格的要求。
完成插針后,就要對昆蟲進行姿態(tài)調整,保持其生前“最美”的姿態(tài)。有翅膀的昆蟲則需要將翅膀展開。在標本制作現(xiàn)場,有的同學在制作展翅的過程中,屏氣凝神,非常小心,因為翅膀在針插過程中容易弄壞。
植物保護系2022級本科生的主講教師徐海君介紹,浙江大學每年都會到全國各地方去開展野外實習,今年來到佛頂山保護區(qū),這里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生物多樣性很豐富,保護成效好。捉蟲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對課本知識熟練掌握,野外實習對學生幫助很大,需把課本與實踐結合。
在浙江大學植保系學生采集的標本制作室里,有鳳蝶、蜻蜓、金龜子、熊蜂、竹節(jié)蟲、大蚊、螳螂、盾蝽、齒蛉、燈蛾、石蛾、水龜蟲等各種昆蟲琳瑯滿目,學生們還根據(jù)所屬的目、科、屬、種,將昆蟲標本按照制作的要求,進行分類制作、擺放。
王曉昶同學說,佛頂山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這次野外實習不僅直接觀察了解了昆蟲的形態(tài)、植物的病理結構和生物學特性,還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感情,跋山涉水,鍛煉了意志,擴展了認知。
貴州大學龍見坤老師說,師生們到貴州佛頂山保護區(qū)實習,圍繞《普通昆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植物化學保護》3門核心課程為理論指導,在佛頂山保護區(qū)及周邊對昆蟲、植物病蟲害、農藥施用現(xiàn)狀等方面開展調查。“我們分了22個小組,佛頂山生態(tài)環(huán)境好,昆蟲種類十分豐富,學生們早已完成了目、科、種 、和標本量的指標任務,標本量達上萬余號。”
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物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共記錄有各類生物3659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植物3種,國家II級保護植物54種;國家I級保護動物8種(豹、林麝、穿山甲、豺、大靈貓、小靈貓、白頸長尾雉、白冠長尾雉),國家II級保護動物49種。(彭元吉)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