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11月21日教育周刊的一組文章,談到了引導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視頻、清朗青少年上網環境的話題。在極盡便捷、豐富的信息海洋面前,如何選擇好的學習方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成為事關國民素質發展尤其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時代命題。筆者認為,在數字時代,讀書仍是不可替代的最佳學習方式,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更好的書香環境。
今天,人們機不離手、眼不離屏的現象普遍存在。上至年邁老人,下至少年兒童,“刷手機”成了不少人每日生活中的“必選項”。在每天有限的休閑、學習時間中,許多人寧愿花時間“屏前一樂”,也不愿書中求知。讀屏也可以讀書,然而,據《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電子閱讀器閱讀時長僅為10.65分鐘。許多情況下人們是在讀屏中“尋開心”“找樂子”,在走馬觀花中消磨時間。這種“讀屏樂”正在悄悄剝奪人們主動、系統學習的興趣與時間。
《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顯示,有超六成國民對個人總體閱讀情況表示一般和不滿意。青少年正處于認知形成的關鍵期,社會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在充滿書香的環境中,青少年可以形成更加優良的學習習慣和厚重的知識積淀,也才能更為健康、蓬勃地成長、綻放。
呵護、滋養讀書的種子,需要營造更濃厚、更具吸引力的讀書氛圍。新媒體縱橫交織的當下,崇尚讀書的旗幟應在全社會更加鮮明地高高揚起。只有通過各種渠道將讀書之樂、讀書之美、讀書之榮更加明晰、飽滿、持續地呈現于民眾,讀書之風才能更為強勁。
呵護、滋養讀書的種子,需要構建更便捷、更豐富的讀書平臺網絡。在今天快節奏社會步調下,只有將讀書載體、渠道與各類平臺廣泛嫁接,形成強大網絡,使其得以更為便捷和豐富地切入讀者關注、契合讀者需求,國民讀書之門才能全面打開,讀書之潮也才會持久匯聚、奔涌向前。讀書平臺網絡的建設不僅需要書店、圖書館等文化場所的融合、升級,也需要其他諸如社區、物業、景區、酒店等各類主體的積極參與;不僅需要線下的延伸,更需要線上各類平臺呈現與推動。隨著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依托數字新媒體搭建更多便捷、豐富的深閱讀、精閱讀平臺,引導更多人健康讀屏,在讀屏中汲取養分,也是營造書香社會的必行之路。
讀書的種子需要全社會共同來呵護、滋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讀書之風的激發與弘揚,也需要更多有情懷、有擔當的個體,從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推動國民素質不斷提升的全局高度,來共同理解和持續推動。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