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內耗、迷茫、挫敗、虛無……”近日,《三聯生活周刊》刊發的一篇讀者投稿,在網上引發關注。這位署名“栗子樹”的作者,從小就是別人眼里的“好學生”,最常聽到的褒獎是“優秀”,然而在工作以后卻發現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在網上,“工作后好學生發現自己得不到表揚了”成為熱議話題。
按照常理,優秀的人在哪兒都能閃閃發光,那么,為什么有些“好學生”在進入社會以后,會連連遭遇挫敗呢?網友“栗子樹”訴說道:“這些工作似乎并不需要過高的專業水準就可以完成,也很難在這些工作的成果中區分出孰優孰劣……習慣了‘爭優爭先’的我,始終感到焦慮和苦悶。沒有了考試和第一名,我最常和媽媽吐槽的一句話就是,‘我覺得我一點用都沒有’。”
說到“好學生”步入社會后遇到的挫敗,很多人會想到“高分低能”這個說法。其實,這樣的概括過于簡單粗暴了,事實還有更多值得探討的地方。翻看網絡,會發現類似的話題并不是第一次引發討論。在豆瓣上,有人建立了“好學生心態受害者”小組,許多曾經的“好學生”在這里吐露心聲,講述自己在職場的困惑、挫折、焦慮。這種心態與“栗子樹”的案例有諸多暗合之處。
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學習成績好。再具體一點,就是考試分數高,能在各種比賽中超越對手、拿到大獎。在校園里,僅憑這一點就能讓一個學生獲得不少肯定和贊美,因為學校的評價標準是相對單一的。作為一名學生,似乎只要做好“學習”這件事,其他事情都不用操心。但是,進入職場以后,評價體系就要復雜得多。很多時候,這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優秀”標準,只有模糊不清的他人評價,和難以捉摸的評優、晉升機會。就像“栗子樹”所說,“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姣好的外形條件、更為主動開朗的性格甚至更好的運氣”都是重要的“綜合素質”,影響著一個人在職場的表現。
實際上,很多年輕人從學校畢業走入職場后,都會產生一種迷茫感。這是因為,校園簡單明確的評價體系與社會模糊復雜的評價體系發生了劇烈沖撞,導致了人們心理上的不適應。而對于“好學生”來說,這一點更為強烈,因為過去的“成功”與現在的“失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他們一時手足無措。
正如“栗子樹”所說的,“我們篤信一套‘可靠’的路徑,但最終會發現這樣的路徑并不真正導向幸福”。歸根結底,過度依賴他人評價,缺乏自我內心認同,“工作后好學生發現自己得不到表揚了”就會成為一個問題。但是,一個人的價值并不是完全由他人賦予的,年輕人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價值坐標,學會自我賦能。在工作中,完成一項工作,就是一份成績,即使沒有他人的表揚,也有著屬于自己的成就感。在生活中,無論是熱愛旅游,還是擅長運動,無論是熱愛交友,還是享受獨處,都是一個人的價值所在,也都可以成為自己的閃光點。
必須承認的是,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但平凡不等于平庸。普普通通的“我”,也可以活出精彩。無論曾經是不是“好學生”,都要學會放平心態,接受平凡。同時,要學會在異常復雜但又精彩紛呈的社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這一點,或許比工作中完成的項目、獲得的表揚更為重要。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