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家長帶孩子出行和游玩時,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項?針對兒童防溺水、防跌落、防窒息等安全問題,有何建議和措施……權威解答來啦!
冬季家長帶孩子出行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項?
元旦假期,家長可能會帶孩子出行,駕車出行時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尤其是冰雪路面車輪容易打滑,更應注意安全、控制車速。未滿12歲兒童不要在副駕駛座位乘坐。兒童乘車時,應根據年齡和身高正確選擇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或安全帶等。
家長不要懷抱孩子乘車,告誡孩子在乘車時不要將頭、手等探出天窗或窗外。行車過程中最好不給孩子進食,特別是果凍、堅果或棒棒糖等。上車后鎖好兒童鎖;無論時間長短,都不能將孩子獨自留在車中。
未滿12歲者不得騎車上路,未滿16歲者不得騎電動自行車上路。兒童騎行、玩滑板等時,應正確佩戴防護用具。加強兒童安全教育,增強兒童的識危險和避危險的能力,提高兒童在環境中的醒目性,可給兒童穿白色或色彩鮮艷的衣服或反光服,以提高周圍人的關注度。
不要讓孩子在車頭、車尾等盲區玩耍,不要在車前猛跑。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或過街天橋,不在車輛之間穿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遵守秩序,坐穩扶好,不要打鬧。
冬天路面結冰濕滑,外出行走時,不要看書或看手機,不要把手插在衣服口袋中,否則一旦打滑,身體很難保持平衡。不要在道路上追逐打鬧,注意遠離和避讓車輛。
在節假日游玩時,為保障兒童安全,家長應注意什么?
第一,家長應為兒童選擇正規、安全的活動場所和娛樂設施,了解活動場所的安全設施配備情況、安全標識和必需的救護設備和器材等,不要帶孩子滑野冰。
第二,家長應評估孩子即將參加活動的安全性,選擇適合其年齡、身高、體重和身體狀況的活動項目。戶外冰雪運動前應關注天氣情況。正確評估自己和孩子的運動技巧和能力,不要做超出能力范圍的動作和行為。
第三,確保孩子身體狀況良好,并在運動前充分熱身,以免造成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等。
第四,兒童參加冰上運動時,必須正確佩戴安全防護裝備,包括安全頭盔、帽子、護目鏡、護肘、護膝、手套等。
第五,著裝舒適,最好給孩子多備幾件衣物,以便增減;注意鞋襪保暖,一旦潮濕,及時更換,以免凍傷。貼身衣物最好不用棉織品,因為運動出汗時,棉織品會吸收汗液,停止運動后,棉織品上的水分很難在短時間內蒸發,會產生寒冷的感覺。
第六,嚴格遵守活動場所的相關規定,避免過度自信或盲目冒險而造成兒童傷害。游玩時,家長要做好有效看護和陪伴,不要強迫孩子參與過于激烈的項目。一旦孩子身體不適,應及時停止運動。
戶外活動時,可以事先跟孩子約好一旦走失后的集合地點,以及安全、可信賴的求助對象和求助方式。
針對兒童防溺水、防跌落、防窒息等安全問題,有何建議和措施?
滑冰是大家喜歡的冬季運動,但戶外滑冰需謹防溺水的發生。學校和家庭應加強兒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兒童不要獨自或與同學、朋友結伴到水庫、河塘、湖泊等水域的冰面上行走、玩耍、滑冰、坐冰車等,以免冰面破裂后落水。如果發現小伙伴去冰面玩耍,也要及時勸阻或告知看護人去勸阻。發現有人溺水應及時呼救,不要自行下水救援。
兒童應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在正規的場所進行冰上運動。適齡兒童應接受正規的游泳技能培訓,掌握預防溺水以及溺水后自救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其識別危險和遇險逃生的能力。
跌落傷是最常見的兒童傷害,低齡兒童是跌落傷的高發人群,而家庭是兒童跌落傷的最常見場所,應對兒童做到有效看護。不要把3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單獨放在沙發上、桌椅上和沒有護欄的床上。嬰兒床要有護欄,除非喂奶或換尿布等,否則只要孩子在床上,就要拉好護欄,同時確認護欄足夠高,使孩子不至于翻越出來。
家中的窗戶下和陽臺上不要堆放可被孩子攀爬的物品。不要讓孩子在陽臺、門廊或防火梯上獨自玩耍,應鎖好進入這些區域的門窗。無論時間長短,都不要把低齡兒童獨自鎖在家中。叮囑孩子不要將身體探出窗外或陽臺欄桿外,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窗戶紗窗不足以預防兒童從窗戶發生跌落。注意保持家庭環境整潔,以避免孩子發生跌落之后出現二次損害。戶外的兒童娛樂設施及公共設施應有安全保障。孩子從高處跌落后,不要馬上抱起孩子或搖晃、移動孩子,避免加重其損傷。
兒童窒息多見于3歲以下的兒童。孩子吃東西時不要逗孩子、追喂孩子,也不要在孩子大笑或哭鬧時喂食,讓其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以免食物進入呼吸道引起窒息。不給3歲以下的兒童吃整粒堅果、小果凍或核較大的帶核水果,如桂圓、荔枝等。如需喂食此類食物,應打碎或去核。不要讓未成年人給家里的小寶寶喂食。
不要給低齡兒童玩有小零件或容易拆卸的玩具或其他物品,如小螺絲釘、紐扣電池、筆帽、小橡皮等。加強安全教育,明確告訴孩子不能把這些東西往鼻孔里塞,不能吃的東西不能含在嘴里。
嬰兒睡覺時應仰臥位,不推薦側臥或俯臥位睡覺。不要在嬰兒床上堆放任何可以挪動并可能遮蓋其面部的物品,如松軟的枕頭、被子、毛絨玩具、毯子、塑料包裝袋等。嬰兒睡覺時,盡量與父母“同室不同床”。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