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是2025年“城市美育日”,上海長寧文化藝術中心與北新涇街道聯合主辦了一場別具一格的親子活動——“蘇河源起?沉浸城市故事會”智趣賦能親子Citywalk。15組入選家庭通過科技互動、文化體驗與自然探索,開啟了一場穿越千年的中醫藥奇幻之旅,在城市空間中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感受古今智慧的碰撞與交融。
活動的首站設在長寧非遺中心,這里被精心布置成了“中醫藥科技實驗室”。一進入實驗室,親子家庭們便被眼前的互動項目深深吸引。在“五感識藥盲盒”挑戰中,孩子們蒙上眼睛,通過聞艾草的清香、觸摸海參的獨特質感來猜測藥材名稱。這種獨特的體驗不僅考驗了孩子們的感官能力,更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了各種中藥材。“這種盲盒挑戰的方式非常有趣,孩子們在猜測藥材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感官,還對中藥材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參與活動的家長周女士說。
除了盲盒挑戰,現場還有“賽博吉他彈《本草綱目》”環節。孩子們即使沒有音樂基礎,也能通過AI智能樂器,讓傳統藥材在音符中活躍起來。一位小朋友興奮地說:“我從來沒想過,中藥材還能和音樂結合在一起。通過這種方式,我好像和這些藥材成了朋友,它們不再只是書本上的名字,而是有了生命的東西。”VR中醫館則讓參與者沉浸式地感受古代郎中“望聞問切”的診療智慧,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親身體驗了中醫的神奇魅力。
隨后,親子家庭們來到了致和堂中醫館,孩子們搖身一變,成了“小小藥劑師”,使用傳統戥秤稱量藥材,親手制作驅蚊香囊。在此過程中,他們不僅學習到了中藥材的使用方法,還體會到了傳統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醫館,孩子們還通過AI智能面診與智能手表診脈,獲取了趣味健康報告。這些科技手段的應用,讓孩子們對中醫的診斷方式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同時,長寧區社工總站的志愿講師現場科普《詩經》中的芍藥、廚房里的生姜等“課本彩蛋”,揭秘中醫藥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中藥材,它們就在我們身邊,卻一直被我們忽視。這次活動讓我重新認識了它們,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自然。”霈霈小朋友說。
愛馨苑的“會說話的自然課堂”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在這里,親子家庭合力種下了象征親情的芍藥花苗,制作了嵌入NFC芯片的中藥書簽。孩子們通過動手實踐,理解了“藥食同源”的理念,家長們則通過科技講解重新認識了身邊的“天然藥堂”。一位家長表示:“這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也讓我們家長有了新的認識。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就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
本次活動以“科技賦能傳統文化再生”為核心,通過沉浸式體驗、親子協作與街區聯動,不僅增強了青少年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還構建起了人文街區生態,讓城市空間成為流動的課堂。參與家庭紛紛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們收獲頗豐。一位家長說:“孩子通過種植芍藥,不僅學到了植物知識,更懂得了傳統文化的珍貴。我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此次親子Citywalk將不同空間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中醫藥文化實驗室,通過科技手段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據悉,未來,主辦方將繼續推出“非遺+科技”系列活動,通過數字技術活化非遺傳承,為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傳承提供創新樣本。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