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漢曲裾到明制馬面裙,歷代服飾風華一一展現。3月29日,第二屆“錦繡櫻緣匯寶山——傳統服飾達人評選大賽”決賽在上海顧村公園舉行,集服飾展演、才藝競技與非遺創新于一體的呈現形式,展示了傳統與現代深度融合,吸引了眾人駐足欣賞。現場觀眾稱贊道:“大賽讓我們看到,傳統服飾不是博物館的靜態展品,而是活在當下的文化基因。”
本次大賽由寶山區文化和旅游局指導、寶山區非遺保護中心主辦,上海非遺學苑和一棵樹文化承辦,首次創新性地設立了復原組、創意組和小達人組三個競賽單元,吸引來自上海、無錫、太倉、杭州等長三角地區的近百位名選手參賽,年齡跨度6歲至65歲,涵蓋非遺傳承人、傳統文化愛好者以及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學子,展現了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與創新發展。
不論是精準演繹歷史形制的復原組,還是破圈展示現代設計的創意組,皆展示了各自的獨特風采。來自無錫的選手復刻了漢代的不聊生髻,展示了當時社會女性對自由與個性的追求。杭州選手將桐廬剪紙與戰國袍進行混搭,不僅展現了戰國時期的簡約之美,更是讓桐廬剪紙這項非遺項目躍然于眼前。高校學子們制作花傘、帷帽、扇子等,以更加明亮而又張揚的穿搭,讓傳統服飾在舞臺上煥發生機。從古典舞到現代舞,從古琴到古箏,從京劇到流行音樂,豐富的才藝展示,讓一場關于傳統文化的科普與賞析在舞臺上被演繹,這不僅是一場“美”的文化盛宴,更是一場“育”的知識課堂。
最終,復原組的冠軍是復刻唐代造型的上海選手,一段精彩的綢緞舞《壁上觀》獲得全場掌聲。創意組的冠軍則是來自杭州的選手,憑借女帝造型和創意舞蹈《世界贈予我的》引得觀眾歡呼。大賽期間,累計吸引線下觀眾超過一萬人次,展現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關注。長三角非遺與服飾的創意融合,老中青三代傳統服飾愛好者同臺,名校賦能傳統服飾的青春表達,這場傳統與文化融合不僅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也讓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非遺的獨特魅力以及中華五千年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
寶山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賽事的舉辦不僅讓“衣冠載道”的文化內涵得到生動詮釋,更為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時,借助賽事讓更多市民了解寶山、認識寶山,提升寶山的文化美譽度,充實上海櫻花節的文化屬性,以非遺為針,服飾為線,描繪中華傳統文化的錦繡藍圖,賦能寶山“北轉型”,共筑發展新征程。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