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醫學智慧。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傳承與發展中醫藥事業,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成為中醫藥類高職院校的重要課題。作為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和首批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立足服務健康中國建設,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培養什么樣的中醫藥人才、誰來培養、用何培養、怎樣培養”等問題,秉持“仁愛為魂、守正為本、能力為重、創新為要”的“四為”人才培養理念,創新構建“四雙”培養新模式,切實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質效。
“思政+文化”雙浸潤 搭建人文素質教育平臺
“全課程”思政潤德。學校將思政元素融入中醫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全課程思政體系。通過開設中醫藥人文修養必修課程、編寫中醫藥人文素質教育教材和讀物、在專業課程中滲透中醫藥人文素養等方式,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素養培養。同時,構建中醫藥課程思政素材庫、專業思政體系和課程思政圖譜,為全課程思政提供有力支撐。
“多渠道”文化潤心。學校搭建中醫藥人文素質教育平臺,通過全國中醫藥科普教育基地和學校中醫藥文化館、岐黃中醫藥文化園等平臺,構建中醫藥特色文化場館育人模式;開展藥膳制作大賽、魅力中藥展演等中醫藥文化節、中藥野外采藥、中醫藥文化傳承社會實踐等系列主題活動。
“專業+主體”雙融通 拓展人才培養資源平臺
“寬專融通”建專業集群。學校對接行業需求,秉持寬基礎與專精技融合理念,構建中醫藥專業集群。通過整合中藥學、中藥制藥技術、中藥材生產與加工、中醫學等相關專業資源,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專業集群效應。同時,對接“懂藥—種藥—制藥—用藥”職業崗位群,構建覆蓋中醫藥全產業鏈的專業體系。
“五方融通”拓育人平臺。學校牽頭組建中華中醫藥學會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聯合體、全國中醫藥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聯合中醫藥行業頭部企業共建現代中藥產業學院、中醫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與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合作,組建“保健服務國家標準產教融合實驗班”,“1+N”聯合培養中醫保健服務人才;與企業建立“新型師承班級”,探索開展新型中醫師承教育。
“標準+數智”雙引領 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標準引領”優課程體系。學校聯合相關高職學校,牽頭開發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國家級專業教學標準;參與開發中藥學、中藥制藥技術、中醫學、針灸推拿、中醫骨傷5個國家級專業標準;牽頭修訂《保健服務通用要求》國家標準,參與制定企業標準10個;與企業、醫院共同開發“中藥制劑分析”等8門企業課程;對接全國中藥傳統技能大賽,開發中藥性狀鑒定等級考試系統;將中藥炮制工、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證等證書標準融入專業課程。
“數智引領”建學習資源。學校建設多形態課程教學資源,及時更新學習內容,融入“四新”技術。建成虛擬中藥生產GMP、中藥經營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仿真實訓中心、針灸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聯合行業企業共建“中藥儲存與養護”等3門國家級、“中藥鑒定技術”等11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建成中醫藥類專業資源庫國家級1個、省級3個,出版《藥事管理與法規》等國家規劃教材7種,開發《中藥制劑技術》等新型活頁教材6種。
“實踐+科創”雙驅動 開展“四真”課堂教學
實踐驅動建設“職場課堂”。學校與太極集團合作,在校內建成國家級藥品經營生產性實訓基地“桐君閣大藥房”;聯合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醫館特色實踐基地;與云海藥業等企業共同建設仿GMP制藥車間。在國藥控股、華潤醫藥集團、附屬中醫院、梁平中醫院等企業建成26家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將課堂搬到企業車間、醫院病房,開展真環境、真任務、真生產(真診療)、真本領“四真”課堂教學。
科創驅動打通“產學研用”。學校建設三峽創客驛站國家級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三峽庫區道地藥材開發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三峽中藥種植與加工協同創新中心等8個科創平臺,推動中醫藥教學與科研協同發展,600余名學生作為科研助理參與科研工作。科研反哺教學,學校以國家級三峽中藥協同創新平臺為載體開設創新創業課程11門,舉辦“雙創”講座100余次,將“天灸罐”等6個中醫藥研發項目和技術創新最新成果轉化為鮮活的教學案例。
近年來,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學校被評為“學生發展指數全國優秀院校”。近3年,金平果專業排行榜中學校均居全國中醫藥類第1位。獲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藥傳統技能賽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3門,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主持建設多個國家級三峽中藥種植與加工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等國家級基地及省級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近5年,指導重慶市及三峽庫區8個區縣種植14個品種2.27萬畝,建成10個中藥種植基地;指導企業研發產品5個、開發企業標準13個。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