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也分“白黃紅黑”四種類型?
基于代謝分類 便于對癥治療
世界肥胖聯盟日前發布的《2024年世界肥胖報告》預測,到2035年全球高BMI的成年人比例將從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過54%,5至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達到39%。
我國的超重、肥胖情況也不容樂觀。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肥胖率為16.4%,超重和肥胖的總比例超過50%。在6至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超重率為11.1%,肥胖率為7.9%。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曜影醫療內分泌代謝及甲狀腺中心主任曲伸教授表示,肥胖的病因和種類不同,治療不能一概而論,不是所有“少吃多動”都有效。
代謝不同顏色不同
昨天,記者在曜影醫療內分泌代謝及甲狀腺中心看到,一名男大學生在父親的陪同下前來就診。“兒子在國外留學時吃胖了,現在有200斤。想請專家看看有什么代謝問題,指導他減肥。”父親說。
曲伸說,平時來門診減肥的以女性居多,比如隨年齡增長開始“發福”的,或者即將找對象和要結婚的。“我經常在路上看到男性肥胖者,但門診時卻很少見到男性,因為他們大多不以為然。不少人認為,只有極度肥胖才會產生健康危害,輕度或中度肥胖僅僅是體重稍微大一點,無傷大雅。其實,肥胖對成人、青少年的危害非常大。”
談起肥胖治療,曲伸認為,肥胖是復雜的,過去宣揚的“少食多動”為什么有時難以奏效?這是因為肥胖的分型和治療必須從代謝角度考慮,不同的代謝異常決定了肥胖的特點,而不同的特點決定了下一步治療的策略。曲伸和團隊結合中醫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提出了“白、黃、紅、黑”四色肥胖分類。
是按皮膚顏色分為“白、黃、紅、黑”四色嗎?并不是。曲伸表示,用四色來表述其實是為了直觀理解,分類的根本還是基于代謝類型。
用BMI和腰圍來評估
為什么有的人吃不胖,有的人“喝水都胖”?這可能與肥胖的中樞調控有關。曲伸介紹:“實際上,一個人一輩子長成什么體形,有40%—70%取決于基因構成,是先天決定的。此外才是后天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長期久坐工作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促使肥胖癥的發生,而心理因素和部分藥物的使用也會導致體重增加。”
到底多胖才算胖?曲伸說,全球范圍內通常使用體質指數來評估人是否肥胖,BMI為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根據適用于中國人群的標準,成年人BMI在24.0—27.9被定義為超重,大于28.0則被視為肥胖。
但BMI并不能準確反映脂肪量或分布情況,中國人群的體脂分布趨向腹腔內積聚,更易形成腹型肥胖,因此腰圍是診斷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標。“在中國,不胖但腰粗,男性腰圍超過90cm、女性超過85cm,很可能存在肥胖問題。”曲伸補充道。
個性化減重才有效
許多肥胖癥患者為了減重,采取了快速卻不健康的方法,如極端節食或過度運動。這種“激進的方式”顯然不可取。一般來說,治療肥胖至少要3—6個月,那些1個月就減了10公斤的人往往幾個月后又會胖回去。
為此,曲伸在國內首創了代謝病“中心化”管理模式,并對不同患者進行個體化治療,尤其對肥胖合并癥要進行多學科治療。雖然生活方式干預依然作為國內外公認的首選肥胖治療手段,但由于患者的代謝特征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臨床實踐難度非常大。因此,諸如外科手術治療的方法也會推薦給合適的患者。 本報記者 左妍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