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開工率創近年同期最高 今年31項市重點工程已開工
日前,北京市發改委對外披露,今年一季度本市計劃開工的38項市重點工程中,已有31項實現開工,開工率達82%,達到近年同期最高水平。同時,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遷建二期、安德醫美大健康產業園、北京現代汽車楊鎮工廠分布式光伏這3個項目也提前開建,發揮重大項目對全市投資的重要支撐和引導帶動作用。
產業發展“筑高地”
CBD核心區再添一座大廈
作為北京城最亮眼的地標之一,CBD功能區內稅收過億元的樓宇有一百多座。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是北京服務業的活力見證。
今年年初,CBD核心區又有一座大廈開工——創想大廈位于Z8地塊,總投資約66億元,建筑規模約17萬平方米。建成后,創想大廈將提供高品質辦公空間及完善的商業配套、交流空間,助力“兩區”建設。
順義區天竺綜保區內,北京航空發動機維修項目主體已完工,大型發動機試車臺建設完成,正有序推進機電安裝、室內裝修、廠區市政管線施工等。“該項目預計今年6月竣工并完成驗收,年底可實現首臺遄達700發動機進場維修。”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輻射帶動順義區航空高級別維修、高端制造、航空服務及科技研發等產業資源集聚,加快推動順義航空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上個月,農業中關村綜合科研中心在平谷開工建設。這座超10萬平方米的建筑中,包括產業試驗、技術開發、中試生產、產業孵化等產業空間。其中的超高層中試空間有11米高,可滿足各種中試要求。作為平谷區重點打造的功能性平臺,農業中關村綜合科研中心將聚焦生物育種孵化領域,服務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科研站。
一季度,眾多科技創新和高精尖產業領域的重點工程迎來收獲期:中關村科學城國際醫谷、亦莊綜合保稅區等項目開工建設,中關村騰訊學知園、小米智能制造產業基地二期、北京時代電池基地工程全速推進,京東方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廠區建設整體完成。
基礎設施“強筋骨”
22號線北京段車站主體建設過半
從地上到地下,北京基礎設施正在加速變“現”。
13號線擴能提升是國內最大規模的既有線改造工程,總投資達到344億元。規劃圖上,既有13號線被拆分成兩條,在16號線和17號線之間搭建“X”形東西橫向線,其中新建線路29公里,新建車站18座,改造車站5座。
今年力爭具備初期運營條件的后廠村到天通苑東這一段正新建9座車站,已有8站封頂,車站主體結構完成98%;新建11段區間中有6段實現貫通,區間主體結構完成93%。項目建成后,將串聯起海淀區后廠村區域和昌平區天通苑、回龍觀區域,與8號線、17號線等地鐵線路實現換乘,完善北部地區軌道交通線網,改善昌平、海淀市民出行條件。
城市東部,一條交通大動脈將連接城市副中心與順義、懷柔、密云等郊區新城——通懷路全長71公里,一期工程的9.7公里已經先期通車;二期工程已完成路基建設12公里,其中的關鍵控制工程潮白河特大橋已完成下部結構,計劃今年完工通車。“潮白河特大橋和剩余道路建成后,通懷路將實現全線貫通,形成串聯東北部新城的快速通道。”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首發城市保供智慧供應鏈基地、東城區馬圈公交地鐵一體化等項目也在一季度開工建設,密云水庫防災減災及蓄水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實施,軌道交通M101線圍護結構完成30%,22號線工程北京段車站主體結構建設進度過半,17號線等9條在建軌道線路進展順利。
民生工程“暖民心”
京津冀下半年將添微度假小鎮
京城北部,優質教育資源加速落地。1月,位于昌平區沙河鎮的北京師范大學昌平實驗學校開工。新學校建筑面積2.87萬平方米,規劃為36個教學班規模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提供學位1440個,將為區域產業項目引進、人才招引等增強磁吸效應。
“灣里”商業娛樂綜合體備受關注。該項目總投資約89.4億元,47.6萬平方米的建筑體量包含王府井奧萊、汀云小鎮、諾嵐酒店三大組成部分,其中汀云小鎮建在地鐵車輛段上方,將打造為城市副中心“站城融合”新樣板。目前,該項目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將于今年下半年開門迎客。
“‘灣里’所在地有三軌交會,距離河北廊坊市中心僅35公里,距離天津110公里左右,將成為京津冀地區集吃、住、游、購、娛于一體的微度假小鎮。”相關負責人說。公開信息顯示,“灣里”項目所在的位置正是地鐵1號線和7號線的換乘站——花莊站;同時,這里還規劃了軌道交通S6線,未來將實現三線換乘。
春節后,潮白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也進入實施階段,將加高堤防32公里,新建改造堤頂及巡河道路72公里,計劃2026年6月完工。建成后,潮白河城市副中心段堤防將達到100年一遇防洪標準,其他段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