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熊芳雨4月26日報道:“這個世界這么大,世界上的東西太多,一個人永遠也不可能全部擁有。而我擁有了書法,我就擁有了全世界”,縱觀近40年海派書法的發展歷程,戴小京是上海書法界不得不提的人物之一。今起,由上海市書法家協會與劉海粟美術館聯合主辦的“游戲三昧——戴小京書法人生回顧展”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行。
戴小京,國家一級美術師,號三樂堂,一九五二年八月生于北京,曾任上海書畫出版社總編輯助理、《書法研究》、《寫字》雜志主編十多年。戴小京于1992年參與上海朵云軒藝術品拍賣公司和1993年中國改革開放后首次藝術品拍賣的籌備和實施,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拍賣師,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興起的深度實踐者和推動者之一。2002年起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秘書長,2022年于上海逝世,享年70歲。
展覽展出了戴小京先生青少年起直至謝世的五十多年間,各個時期的代表性書法作品和理論研究成果,結合眾多圖文視頻資料,生動地為觀眾講述戴小京的書法人生。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戴小京的書法作品,還有他的書信往來,甚至他作為書協秘書長時每年寫的述職報告等資料。這些生活點滴中可見,他不僅是一個對傳統有著銘心刻骨熱愛的書法家、對文藝評論和研究懷著執著公心的理論家,還是一個海派書法傳承發展的推動者,一個中國藝術品市場興起的深入踐行者。
兼具學術與藝術的書法家
戴小京在書法上是完全的傳統派。“二王”一脈魏晉風流和風骨的那種超脫、飄逸的境界是其心最覺向往的。他對書法藝術這樣的理念和追求,從他的作品中也可見一斑。正如戴小京的老友張偉生先生說:“他寫字不像一般書家那樣會事先設計好疏密結構,而是就這樣跟著感覺一個字、一個字地寫。”戴小京的妻子吳甌說:“他的字如其人,是比較瀟灑、娟秀、不拘一格的風格。”
1983年,戴小京得償所愿地進入了上海書畫出版社做編輯工作。他心無旁騖地開始潛心研究書法理論和實踐,先后出版發表專著論文共計五十多萬字。
他擔任主編的《書法研究》雜志成為當時書法界有很高影響力的權威期刊。他出版的《吳湖帆傳》是最早全面論述吳湖帆藝術生涯的著作,還有《康有為與清代碑學理論》等專著對藝術理論與人物的歷史意義進行了探究;他的論文也多次發表獲獎;他也獲得了中宣部中國文聯全國百名德藝雙馨中青年藝術家稱號等諸多殊榮。
戴小京說:“一個搞藝術的人,可以有偏愛,但不應有偏見。”他認為,要做一個合格的文學藝術評論人,首先要具備理論結合深入實踐的專業水平,其次要有相當的文化修養,最后重要的要素就是主觀上一定要有一種坦蕩的、誠實的、真正為了藝術,毫無私心、公正客觀的行為價值準則。他也一直這樣要求自己。
藝術品拍賣是他的學習場所
1993年,上海朵云軒舉行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藝術品拍賣會,它改變了中國大陸的藝術品交易模式,也開啟了中國藝術品市場迅猛發展的歷程。戴小京成為了這次拍賣會的首席拍賣師,敲響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的第一錘。從此他開啟了十多年的拍賣歷程,為朵云軒及國內多家大型藝術品公司主持拍賣會上百次,被譽為“東方第一錘”。?
資深出版人、上海朵云軒拍賣有限公司創始人祝君波回憶往事,他還記得首次拍賣是1993年6月20日,由戴小京登場掌槌,只見他挺直腰板,聲聲拍價,不急不緩,以抑揚頓挫的聲調準確報出價格,把握住節奏。張大千《晚山看云圖》起價六十萬,拍出一百三十萬,任伯年《花鳥草木冊》起拍十八萬,落槌九十五萬,這是新中國有史以來首次過百萬港幣出售的兩件佳作,留下了創業的記錄。
劉海粟美術館表示,戴小京先生生前積極推動上海書法的普及與提高,今天我們在這里回顧戴小京先生的藝術生涯,不僅是為了紀念,更是為了傳承。據悉,展覽展出至5月12日。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