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3年開始至2024年,南京江寧區(qū)祿口街道黃橋村蔡仁余、俞家福、袁有圣、徐九根等4位村民相繼接力,義務守碑40余年。
山河無恙,英雄不朽。在江寧區(qū)祿口街道“重民橋”的橋頭,“鄧仲銘烈士殉難處”紀念碑巍峨高聳,青松蒼翠欲滴,銀杏挺拔肅立。
40多年來,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他們每天早上都來到紀念碑前,為其掃去碑身上灰塵、落葉、泥點等,為烈士守墓,日復一日地守護英靈。
青山埋忠骨,一諾守英靈。1943年,年僅39歲的鄧仲銘在抗日戰(zhàn)爭中為人民獻出生命。1981年,江寧縣人民政府在烈士犧牲處修建“重民橋”,橋頭立有一塊“鄧仲銘烈士殉難處”紀念碑。“我從小就常聽父輩們講述鄧仲銘烈士的英勇故事,村民們也都把鄧仲銘烈士當做自己的親人對待,每年清明都會自發(fā)地組織去掃墓。”第一任守碑人蔡仁余回憶說,自己從小聽鄧仲銘烈士的英勇事跡長大,對英雄懷有崇高的敬意。1983年時,他便主動請纓,開始義務守碑。
四任守碑人,接力同踐諾。守碑、護碑、修碑……在蔡仁余的引領下,俞家福、袁有圣、徐九根等3位村民先后接力。在他們的接力守護下,“鄧仲銘烈士殉難處”紀念碑雖已建立42年,至今仍整潔如新,周邊草木蔥蘢、一派肅穆。他們們守的不僅僅是墓,更守著紅軍烈士忠魂。
2008年,當徐九根得知紀念碑上一任義務守護村民俞家福因病住院、無法再進行看護時,徐九根立即找到村委會,接過守護“使命”,成了第四任烈士墓守墓人。俞家福老人去世時,還對徐九根千叮嚀萬囑咐,希望他把紀念碑守護好。
“從祿口集鎮(zhèn)跑到這里,要半個小時,住在這我就方便了,上去就三兩分鐘,清明來祭掃的人也能找到我……”不只每天早上來紀念碑打掃、整理,為更好地守護紀念碑、方便人們隨時瞻仰緬懷烈士,徐九根還說動老伴放棄家中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二人一起搬到距“鄧仲銘烈士殉難處”紀念碑僅百余米的小六圩泵站。小六圩泵站是當?shù)赜糜诠喔扰艥车乃O施建筑,并不適宜人居,因此只能辟出約10平方米的空間給老倆口臨時落腳,泵站里只放置著床、飯桌等生活必需品。泵站四周全是農(nóng)田,沒有一戶人家,兩人每日是粗茶淡飯,可他們并不覺得日子清苦。即便有種種不便,徐九根和老伴還是堅持了下來,日夜看護,只為常伴英雄左右。
守的是烈士,護的是初心。“我守著它,就有責任不讓每一位祭奠烈士的有心人失望而歸。”徐九根說,他想把英烈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把英烈的精神更好地傳承。
平常,徐九根不僅做好守墓工作,還會向來訪者講述鄧仲銘烈士的英勇事跡。2019年,鄧仲銘烈士的孫女鄧春蘭來此瞻仰先烈時,代表全家對徐九根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感謝您把英烈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大家都能記住歷史、不忘歷史,讓愛國主義教育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fā)芽。”鄧春蘭說。
“我不認字,更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如今咱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全靠千千萬萬像鄧仲銘這樣的革命先烈奮斗而來。讓烈士有一個干凈的安息環(huán)境,是我唯一能為他們做的事。”徐九根表示,未來,他會一直守護烈士墓,等到有一天老了、做不動了,也希望村里的孩子們能延續(xù)下去,繼續(xù)守護好烈士陵園。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nèi)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