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羅湖是深圳經濟特區的長子。的確,羅湖區作為深圳最早開發的城區,汲取改革開放的精神食糧,一路追隨改革開放的腳步茁壯成長,見證并記錄著深圳經濟特區日新月異的變化。翻開羅湖的“家史”,實際就是一部生動的中國改革開放史。
羅湖不僅是深圳誕生的起點,同時也是深圳商業的發源地,是深圳商業底蘊最深厚、商業氛圍最活躍的城區。位于羅湖的東門步行街,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也是深圳商業的一面“鏡子”。深圳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到東門,就不能算到過深圳。”
10月20日—11月20日,“中國商業開放第一街沉浸式體驗展”在東門步行街半島大廈舉辦。這場展覽通過改革開放45年來的發展軌跡,聚焦羅湖區和東門老街作為跨境融合先鋒的典型,以東門商業發展為主線,采用多媒體,互動裝置,等多樣的方式講述羅湖與東門老街的故事。本次展覽通過跨境之門、跨境之光、跨境之期三個章節,為觀眾徐徐展開了一幅東門商業開放的發展畫卷。
深圳之所以能快速發展,香港的因素不容忽視。同樣,香港在發展中也離不開深圳。從早期的東深供水、三趟快車,很長一段時間,香港的水和物資很大程度上都需要深圳的供應和保證。展覽現場的一幅幅老照片勾起了人們對于東深供水工程這一段歷史的回憶,在沒有重工機械的年代,東深供水工程老一輩建設者們徒手完成,手挖肩扛,解決了幾百萬香港同胞的飲用水難題。以751、753、755為模型的微縮版“三趟快車”場景旁圍滿了爭相打卡拍照的市民,不少市民駐足觀看、拍照,不時交流著展覽內容。一位來參觀的市民表示:“原來還有這段歷史,我此前完全不知道,這次真的是來補課了。”
改革開放時期,深圳給港資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更低的成本,港資也從“三來一補”中獲得了豐厚收益。深港兩地的合作即是歷史傳承,也是發展需要。
商業與消費在東門迭代
提起羅湖,就繞不開東門。東門不止是老深圳人的城市記憶聚集地,更是深圳最早的商業中心。東門的故事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的“深圳墟”,那時的“深圳墟”是熱鬧非凡的鄉間集市,每逢“墟日”,周邊村落居民都到這里趕集。南稱集市為“墟”,“趕集”為“趁墟”。深圳墟沿襲下來的商業基因,無疑是撬動東門商業蓬勃興起的杠桿。
消費與創業共促深港融合
曾幾何時,由于深圳各區新潮商圈的興起,東門一度面臨著“老舊”“單一”“低端”“吸引力大不如前”的困境。在新的發展階段,東門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和發展。2023年,政府投入了約5億元人民幣用于東門商圈的升級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了東門商圈的商業環境和競爭力。同時,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商家進行創新和轉型,為東門商圈的商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機遇。隨著東門商業步行街區改造升級步伐的加快,“老字號”與“新消費”在此碰撞出全新火花。
隨著今年1月內地與香港全面恢復通關后,深圳憑借消費花樣多、地理位置優越、物價低等優勢,成功吸引了大批港客。而羅湖作為深港“第一口岸”,更是港人來深消費的優選目的地。在社交平臺上能看到不少香港網友分享自己來深消費、旅游的攻略。有人表示,“上深圳好幾次,感覺良好,又多嘢食,睇戲又舒服。”東門似乎也成為香港人的購物天堂之一。
借助深港旅游消費融合的春風,東門也在這塊肥沃的商業土壤上打造港人創業者發展平臺。通過現場展示的“港”好有機會板塊,了解到東門通過各種方式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環境和機會。如通過系列的政策支持、創新創業平臺建設、人才交流和資金支持等方面的措施,推動深港兩地的融合與發展,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機會,為有潛力的港人創新品牌提供更多的創業支持。
在深圳,沒有哪一條商業街的歷史比東門更為悠久。這條擁有300多年歷史的東門老街,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見證了商業變遷和深港融合。來“中國商業開放第一街”沉浸式體驗展,追溯東門歷史,感受時代變遷,擁抱東門變化。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