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分別完成300億元、40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發行工作。據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8月以來,已有6家上市銀行發行累計9期二級資本債券,合計發行規模達4148億元。
目前商業銀行“補血”需求旺盛。分析人士認為,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或將提速,且隨著2025年初考核時點臨近,四家國有大行的TLAC資本補充缺口有所擴大,不排除今年年底TLAC非資本債務工具正式發行的可能。
密集發行二級資本債
商業銀行資本補充主要有內源性、外源性兩大渠道,其中,內源性渠道主要是利潤轉增,外源性渠道包括發行股票、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等。永續債、二級資本債是近年來常見的銀行資本補充工具。
近期,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明顯提速。據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8月以來,已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成都銀行6家上市銀行累計發行9期二級資本債券,合計發行規模達4148億元。若將時間線拉長,今年以來,已有8家銀行累計發行15期二級資本債券,合計發行規模達6548億元。
目前商業銀行“補血”需求旺盛,二級資本債券的發行有利于商業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監管部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較2022年末分別下降0.87個百分點和0.27個百分點至16.89%、13.31%,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44%、11.95%,處于2019年以來的歷史較低水平。
對于后續二級資本債發行,業內仍然有較強預期。民生證券研報稱,從到期贖回情況來看,商業銀行10月份二級資本債券贖回壓力仍較大,商業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的訴求仍較強,四季度供給量或不低。
TLAC缺口受關注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在今年已發行二級資本債券的銀行中,工、農、中、建國有四大銀行占據主體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相關監管規則,我國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應于2025年1月1日前達標第一階段的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考慮到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距TLAC達標仍有一段距離,四家銀行的TLAC非資本債券或最快于今年年底發行。
所謂總損失吸收能力,主要指的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在進入處置程序時,能夠通過減記或轉股方式吸收銀行損失的各類資本或債務工具的總和,其主要用風險加權資產與最低杠桿率來進行衡量和計算。按照監管規定,2025年起,我國G-SIBs的TLAC風險加權比率、杠桿比率應分別不低于16%、6%。
“目前我國銀行用來補充資本的債務工具主要有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從供給量來看,我們根據工、農、中、建四大行2023年半年報測算,截至2025年初,四大行需補充近2.06萬億元的缺口,而2020-2022年四大行年均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凈融資額僅3890億元,非資本性TLAC工具推出有一定的必要性。”華泰證券固定收益團隊表示。
中信證券表示,此外,除了四大國有行,未來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均有望被納入G-SIBs,預計這些銀行的資本補充需求將繼續上行,TLAC資本補充需求可能逼近4萬億元。
在發行節奏上,光大證券表示,考慮到2025年初是第一個達標時點,預計我國TLAC非資本債券發行腳步漸行漸近,最快或于2023年底、2024年初推動試點發行,并于2024-2025年進入發行高峰期。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