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開學以來,北京、上海一北一南的兒童醫院相繼開設了“學習困難”門診。如果孩子出現了厭學、恐學現象,家長應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出現了心理問題,還是存在某種思維缺陷?應該如何尋求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呢?
專家觀點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中華預防醫學會傷害預防與控制分會常務委員李獻云:首先,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厭學現象,需要先跟孩子多聊聊,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認為的自己不愿意上學的原因。如果家長與孩子交流有困難,可以跟孩子的同伴小朋友、老師,或可以讓孩子袒露心聲的其他親人聊聊,從而間接了解情況。更重要的是,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既往情況做出分析,比如孩子是否某個學科的學習遇到了困難、同伴交往出現問題、跟任課老師的關系有問題、上學路上或在校園遇到麻煩、從小跟其他孩子相比智力就有不足、一直多動或注意力不集中、近期情緒波動大或明顯異常、有其他心理行為問題等,再耐心地跟孩子核實。最后,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比如幫孩子一起想辦法應對人際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不足、帶孩子就診解決心理行為問題等,而非一上來就簡單粗暴地評判、批評、嚇唬或強迫孩子。
如果家長無法對孩子的情況做出判斷,或孩子根本不說心里話,或盡己所能也無法有效幫助到孩子,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可選擇的醫院有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科室首選醫院開設的專門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或學習困難的門診,也可以是普通的精神科或心理科門診,因為一些專長于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專家不一定都在兒童青少年門診。就診過程中可以詢問醫生有什么診斷和建議,是后續一直在他這里就診治療還是有其他建議?通常醫生會在評估、檢查后對孩子的問題作出診斷并給出治療意見或建議,多聽醫生的建議很重要。
孩子被診斷后,常規做法是固定醫生遵醫囑定期復診。隨著病情好轉,醫生會建議延長間隔時間,把復診的頻率降下來;如果不信任此醫生,就再掛號找到信任的醫生,堅持下去固定就診。在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家長的積極配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往往與家長有關。家長也需要遵醫囑調整日常的言行,學著提醒自己放棄那些對孩子沒有幫助的有害言行、態度和表情,切實地改變自己。要知道,任何人學著改變自己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努力,治療效果才會更加理想。文/本報記者 雷嘉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