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17日,陸川首部跨界融合舞劇將在上海西岸大劇院上演,圍繞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及其巨著《天工開物》,通過舞蹈、影像和現代科技的結合,讓百科全書《天工開物》在舞臺上“活”起來。4月2日該劇開票。
《天工開物》原書123幅白描繡像的插圖,成為貫穿全劇的美學元素。服裝設計參照明代中晚期服飾特點,大量農夫工匠的服裝設計靈感源于“中國第一陶”江西萬年出土陶器的花紋,兼具原始的生命力與行業特點。音樂創作采集大量勞作的原始聲音素材,比如打鐵、抽拉風箱、稻浪、澆筑、耕作、勞動號子、織絲等,簡樸又傳神。
《天工開物》問世后連演11城25場,上座率超90%。去年晶英文化運營的《天工開物》上海站三場售罄。該劇以“趕考”“著書”“山河”等篇章為線索,展現宋應星科考六次落榜后,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工藝的經歷。電影手法融入戲劇,寫實與寫意,虛與實的結合體現在舞臺的多處細節中。舞臺前后雙層紗幕,象征著宋應星逆行世間的空間。陸川說:“宋應星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家,更是一位哲人,他的精神和思想至今依然對我們有啟發意義。”
很多觀眾看完后,被“大明理工男”宋應星的“硬核”人生所感染,“生活是曠野,而不是軌道。如果你不開心,可能只是沒有沿著自己的賽道走。”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