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生長,三月還田,經過兩個月的旺盛期后,在湖北利川市的煙田里,1萬畝綠肥逐漸翻耕入田,在轟隆的機械聲中化作春泥,為煙田注入新的生機。
“連續三年種植綠肥,土壤更疏松了,病蟲害也少了,煙葉質量明顯提升。”3月26日,南坪鄉營上村煙農牟金美站在田埂邊,望著剛剛翻耕的煙田,滿臉喜悅地說。他告訴筆者,每年種植煙葉30畝左右,種植綠肥的煙田與未種植的相比較有明顯的區別,改良后的土壤肥力更足,煙葉長勢好,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經濟效益也得到提高。
據了解,近年來利川市煙草專賣局為改良土壤、培育地力,以土壤保育打出“組合拳”,在石漠化治理、冬耕凍伐等科技實施的基礎上,采取綠肥種植、煙菜輪作還田等技術,著力將酸化耕地向沃土轉變,實現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今年在黔西南采購10噸優良綠肥品種無償提供給煙農,推廣種植面積達1萬畝。綠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增加煙田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降低土壤酸化,減輕土壤病害的傳播。”利川市煙草專賣局生產辦公室負責人介紹。
利川煙區綠植入田改良土壤已成為煙區老百姓的共識。除種植綠肥外,觀賞油菜、食用蔬菜也成為還田改良增效的主要途徑,煙農煙菜輪作達2萬畝。
汪營鎮種植大戶譚立勇算了一筆賬,采用春季種煙、冬季種菜的輪作模式,每畝能增加1000元收入。蔬菜收獲后,菜兜就會再發芽生長,在三月翻耕入田后不僅增加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而且在來年生產中每畝可節約化肥、農藥投入100元,生產出煙葉產量高、品質好。
如今,利川通過推廣綠肥種植、煙菜輪作、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措施,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透氣性和保水保肥能力,煙葉品質顯著提升,煙農收入穩步增長,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綠肥滋養沃土,科技賦能農業。在利川廣袤的田野上,一幅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煙草農業畫卷正徐徐展開。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