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車,很常見。堵人,也不稀奇。但是,半夜堵自行車,你又見過沒有?
這個暑期,一到晚上,一路華燈的北京長安街,每分鐘都有過百輛自行車浩浩蕩蕩地通過,各式各樣的共享單車、公路車、便攜折疊車交錯前行。
“北京騎車的氛圍已經(jīng)**”等類似的調(diào)侃,在社交平臺上層出不窮。毫不夸張地說,晚上的北京長安街,可能是現(xiàn)在中國自行車騎行人數(shù)最密集的地方。
其實不止北京,“鐵腚”能行的city ride風,早已在全國范圍內(nèi)刮了起來。
騎行的風,
終于吹到了長安街
在某書上搜索“北京夜騎”,相關(guān)筆記分享已超過3萬篇,而“北京騎行路線推薦 朝陽”,更是有137萬多篇筆記,熱度可見一斑。
從筆記發(fā)布數(shù)量來看,“夜騎”熱度超高。
白天太忙、太熱、太曬,到了深夜,游人散去,街頭空蕩,是北漂們獨享京城的限定時光。夜騎便成為了最適合北京打工人的消遣方式,也是一種帶有社交性質(zhì)的解壓方式。
長安街,便是夜騎人的精選路線。這里的自行車道寬、路面條件好,基本上“只要會騎自行車的都能騎”。但正因如此,這條路線幾乎每晚都會堵“車”,堵的自行車。
在北京共度七夕的小欣和男友,就專程體驗了一把夜騎。他們從王府井地鐵站出來,各自掃了一輛共享單車,打算沿著長安街到天安門西,然后往北順著南長街、北長街,圍繞故宮外圍一圈,回到東華門前,最后騎到天安大廈結(jié)束行程。
小欣規(guī)劃的北京夜騎路線。
在小欣的想像中,北京的夜騎應該是:慢慢悠悠地前行,在微風輕拂中獨享夜色。然而,實際上的夜騎卻是——封路,僅單邊能夠通行。當一個紅綠燈起碼都要等三次,他們心里只剩下煩躁,直呼自己是沒苦硬吃的大冤種。
短短6公里的路,卻足足花費了長達2個小時。其實,他們不是沒有想過中途退出,但騎行的一路上,不僅都有交通管制,其間的車流還越來越大,根本無法輕易回頭,只能被夾雜在中間越騎越遠。
不管是北京市民,還是遠道而來的外地游客,不管是騎行老手的貴價單車,還是租來湊熱鬧的共享單車,都只能歪歪扭扭地排列了整整好幾百米,緩慢前行。
北京夜騎的“堵車”盛況。
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來到了天安門前,小欣剛拿出手機還沒來得及打開相機,就已經(jīng)被盡職盡責的警察督促前行,不要在此逗留。
大概每隔50米就會出現(xiàn)的執(zhí)勤人員,把喇叭緊握在手里,不厭其煩地放著:“騎自行車的游客,請不要停留拍照,保持道路暢通。”
夜晚維護秩序的執(zhí)勤人員。
一旦騎得慢了一點,還會“收獲”左鄰右舍鄙視的目光和嫌棄的眼神,身邊時不時還會傳來因為擁擠和爭搶位置而爭吵的聲音。而每次經(jīng)過拐彎路口,都熱鬧得仿佛春節(jié)返鄉(xiāng)的檢票現(xiàn)場。
“知道夜騎的人很多,但沒想到會這么多。”與其說是騎行,很多時候,甚至還沒有走路快。準確來說,騎行其實也只能被迫變成滑行。
騎不動,真的完全騎不動。原本只打算在11點多淺淺騎車感受一下北京夜景的兩人,舉著僵硬的雙手回酒店雙雙癱倒時,時鐘指針已經(jīng)劃過了深夜兩點。
“好不容易去一趟,結(jié)果鏡頭里除了人從眾和一些建筑殘影,幾乎啥也拍不好,一張能看的都沒有。”如果是為了跟風出片,她表示不必前往;如果是為了釋放壓力,北京還有更多騎行路線可供選擇。
city walk火了,
現(xiàn)在到city ride
對城市的探索方式層出不窮。當走到哪算哪的city walk,已不能再滿足所有人放飛心靈的需要,自由自在的city ride躍升為出行的next level。
美團單車數(shù)據(jù)顯示,在這個暑期,北京18—22時的用戶夜騎總時長較去年同期增長15%,熱度驟升。
北京之外,上海的黃浦江、杭州的西湖、廈門的鼓浪嶼,都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爆火的“騎行勝地”。可以說,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經(jīng)典騎行路線,穩(wěn)穩(wěn)拿捏住了年輕人。
如果說工作的人,在上下班騎行純粹是為了通勤和方便;那么出游的人群,為的更多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和緩解壓力。
都市白領(lǐng)Suzy就喜歡利用難得的假期,通過騎行去游覽一座城市。以前她喜歡用腳步丈量風景,現(xiàn)在更習慣用單車的車輪去探索風景。
“上班已經(jīng)夠累的了,出去玩就不想再走路折磨自己了,放松的時候只想著舒舒服服。”,在她眼里,城市的尺寸似乎因為騎行而大幅度縮小,她可以想停就停,想行就行。
在過去的一年里面,她就去過銀川、成都、海口等城市,簡單花三兩天的時間,慢悠悠地穿行在每一個想要停留的地方。她騎行追求的不是速度,而在于不用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主打的就是一個瀟灑和快樂。
離開了高樓,哪里都是好風景。騎行在一座陌生城市的路上,Suzy感受到“路上遇到的每一個面孔,都組成了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鮮活畫像” 。騎行讓她接觸到了每個地方獨特的生活文化,短暫忘卻了辦公室里枯燥無味的PPT。
即便跟伴侶和朋友一起出游,Suzy也習慣按照自己的速度前進,不再陷入被安排和催促的節(jié)奏里,“我們騎行前會互相約定一個目的地,然后再各自前行,互不干擾”。
無需刻意遷就,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舒服方式。騎行也如此,隨心所欲地穿梭于自然與城市的脈絡之中。
她說:“只管踩,往前看。”路上如果遇到了漂亮的風景和有意思的地方,就停下來拍照分享;或者在中途等候同伴,一起好好欣賞一番,再繼續(xù)前行。
只要心情自由自在,無需拼裝備、拼路線,騎到哪里都可以是“東方不敗”。
每十個中國人,
就有一個愛上騎行
毫無疑問,騎行已經(jīng)晉升為今年戶外運動的頂流,成為了新一代年輕人追求運動健康的時髦方式。
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小鄒就是一名騎行的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名從業(yè)者。最近,他就明顯感受到騎行熱所帶來的影響,因為身邊的人向其咨詢相關(guān)的事宜變得多了起來——“好像現(xiàn)在身邊喜歡騎行的人越來越多,隨隨便便都能見到幾個熟人。”
出自中國自行車運動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也證實了小鄒的感覺:目前全國有1億多人經(jīng)常性騎車,或把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有近千萬人參與進了自行車運動。
自從幾年前加入這個圈子以來,小鄒每周都會與車友們至少見面2次,他們基本都會選擇在清晨或者夜晚,避開城市道路特別繁忙的時候,帶上裝備一起騎車。
小鄒所認識的騎行愛好者們,年齡范圍廣泛,上至五六十歲的退休人士,下至剛踏入校園的大學生都有,來自全國各地。
最近的一次,他們就相約在廣州的大學城,從清晨的6點騎到7點,然后一起簡單吃個早餐,再各自回到一日的工作中。
一開始喜歡騎車,小鄒其實只是因為覺得跑步又累又費膝蓋,去健身房又害怕老板隨便跑路,騎車就成了保持健康運動的*方式。
后來,他漸漸發(fā)現(xiàn)了這項運動的樂趣。相比其他運動,騎車可以看得更多,走得更遠。于是,小鄒開始自己研究裝備,學習專業(yè)知識,最終從一名普通愛好者,成為了騎行行業(yè)的從業(yè)者。
原來在騎行的圈子,也存在“卷”的現(xiàn)象。新浪圖數(shù)室的一項統(tǒng)計顯示,有35%的騎行者平均騎行距離在30—50km的范圍內(nèi),有10%更是在70km以上。
某書博主po出的夜騎裝備。
不過,這種“卷”并不單純看騎行距離,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情緒價值。小鄒迄今為止為騎行的裝備已經(jīng)花費了幾萬元,不過,據(jù)他所言,這只能算是普通級別的開支。在他的身邊,更是不乏投入了6位數(shù)字,同時擁有幾臺高端單車的大佬級人物。
剛?cè)腴T的時候,騎行者幾乎都是從一千幾百的器材開始,然后通過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再綜合自己的消費水平去調(diào)整配置,例如升級配件或者選擇換車,去提升自己的運動體驗。
除了會相互對比器材,小鄒與三五知己之間還會“卷”運動數(shù)據(jù),看看誰的個人運動水平更出色:贏了的人收獲了內(nèi)心滿足感,輸了的便下定決心要在下次重新挽回面子。
小鄒在手機App里的騎行數(shù)據(jù)記錄。
騎行現(xiàn)在還成為了具有社交屬性的大眾健身活動。很多人一旦愛上了這項運動,就會拉上身邊的朋友一起加入,每次參加活動如果不帶上幾個新朋友,好像都不配說自己是這個圈子里的人。
即便是社恐人士,也可以在騎行這項運動上找到自我。不少人甚至將夜間騎行作為放空大腦、與自我對話的方式。
面對著越來越多的新入門者,小鄒都會叫他們聽勸:“注意安全,提升認知,好好享受。”這門運動潛在的投入和風險,也不能因為盲目跟風而輕易忽視。
騎行,已經(jīng)不僅成為了不少人的鍛煉方式,更是一個感悟生活、享受生活的新方法。
騎上自行車,生活也似乎變得通透。騎行中的獨特視覺體驗,會讓人深度感受一座城市和不同地方的神秘和浪漫。在這個過程中,最享受的,是風吹在身上,風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
“生活本就沉悶,但騎行會有風。”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zhuǎn)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nèi)容不構(gòu)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