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2000多年前,中醫藥沿著古絲綢之路在沿線國家交流推廣,成為中外商貿往來的重要內容。如今,隨著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中醫藥交流合作成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
近日,中國向國外派遣的首支整建制中醫援外抗疫醫療團隊——中國援柬埔寨中醫抗疫醫療隊17名醫療隊成員獲柬埔寨王國騎士勛章,凱旋歡迎儀式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舉行,而第二支援柬中醫醫療隊工作也正在推進之中。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從越來越多中醫藥企業和中醫藥海外中心在“一帶一路”沿線落地生根,到一批批海外“中醫迷”來中國“取經”再回國傳播,中醫藥正沿著“一帶一路”地區闊步走向世界,為沿線人民的健康福祉貢獻獨特的“東方力量”。
中醫藥加速“出海”
在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外,十幾名工人正忙著將打包好的藥材與中藥飲片搬到集裝箱上,這些產品將通過海運的方式約一周后抵達越南海防港。
“幾乎每周都有發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集裝箱從這里裝車,比如這次發往越南的集裝箱就有包括白芍、牡丹皮等約50種中藥材與飲片,價值150多萬元人民幣。”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關務經理楊丹告訴記者,公司自2017年開始加強與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藥市場合作,中藥飲片出口量也迎來大幅增長。
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所在的安徽省亳州市是神醫華佗的故里,自古就有“中華藥都”的美譽。在推動中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同時,亳州也在積極推動中醫藥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據亳州海關統計,今年1月至4月,亳州市中藥材出口1.9億元,同比增長3.8%,占安徽省中藥材出口總值的85.8%,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中藥材4550.9萬元,韓國、越南等是主要出口市場。
致力于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的亳州是中國中醫藥加速“走出去”的縮影。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中醫藥正受到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的歡迎。
2022年發布的《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 “十三五”期間,中藥類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累計達到281.9億美元,中醫藥服務與產品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
為了更好地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需求,中醫藥企業不斷進行產品的研發和創新。“我們用科技創新手段進一步開發精制小包裝飲片、中藥提取物、中藥配方顆粒、中藥保健品等,逐步使產品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出口產品由單一的中藥材、中藥飲片,增加到附加值高的中藥提取物、中藥配方、復方制劑等產品。”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維合介紹,公司還在越南設立辦事處,加強和當地市場的交流合作。
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
在德國小城施特拉爾松德的拉茨藥房,由安徽濟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藥顆粒正通過藥房里的中藥配方顆粒部門銷售到德國市民手中。該藥房中藥配方顆粒部門于2019年正式成立,標志著通過官方質量檢驗的中藥配方顆粒首次進入德國市場。
“我們和當地的公立藥房合作,銷售128個中藥顆粒品種,在德國很受歡迎。”安徽濟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強說,以疏風解毒顆粒為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以配方顆粒配置的疏風解毒顆粒在歐盟27個成員國和瑞士銷售了十多萬份,有效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隨著中醫藥加速走向海外,中醫藥也在更深入地融入當地,在“一帶一路”沿線生根發芽,成為中國和沿線國家健康和文化的交流使者。
在希臘雅典,由安徽中醫藥大學與希臘國際健康旅游中心合作建立的安徽中醫藥大學雅典中醫藥中心,成為中醫藥走進當地民眾生活的一個窗口。
“我們為當地的華人華僑和外國民眾提供針灸、推拿、健康咨詢等中醫藥服務,獲得了較高的認可。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更多外國民眾能夠親身體驗了解中醫藥的魅力,加強中西方醫學和文化的交流。”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王凱說。
這樣的中醫藥海外中心正在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國家建設落地。甘肅省在泰國、匈牙利、白俄羅斯等12個國家建立了16家海外岐黃中醫中心、中醫學院,診療患者8萬余人次,義診10萬余人次。浙江省在以色列、白俄羅斯、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也建設了中醫藥海外中心。
據悉,基于此前援柬中醫醫療隊的工作,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承擔的國家級中國-柬埔寨中醫藥中心正式簽約,已于今年2月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關于構建新時代中柬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建設30個高質量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3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打造10個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品牌項目,建設50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建設一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
漂洋過海來中國“取經”
中醫藥加速“走出去”的同時,還有越來越多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醫愛好者來到中國“取經”,再將中醫藥帶回自己的國家,讓這一中華瑰寶裨益更多人。
43歲的馬來西亞人林時廣就是來中國深入學習中醫藥的一員。在安徽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的同時,林時廣還在馬來西亞經營著一家中醫館,用自己這些年在中國學到的中醫藥知識和技術服務于當地的百姓。
“我的父親就是一名中醫,我從小耳濡目染對中醫很感興趣,大學的時候就來到中國系統地學習中醫理論和技術,此后又在這里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林時廣說,在中國學到的專業性的診療方法和中醫藥深厚的文化更加堅定了他在馬來西亞開好中醫館,推廣中醫藥的決心。
林時廣開設的中醫館雖面積不大,但設施齊全、干凈整潔,不僅能提供針灸、推拿、正骨等服務,也能調理內科雜癥,依據不同病癥開具處方。
“中醫雖然療程慢,但效果好,對身體的損害也小,每天都有幾十人過來看病,其中不少人是多次前來。”林時廣說,如今馬來西亞當地對中醫的接受度和認同度越來越高,中醫館的數量不斷增加,也有越來越多人像他一樣去中國“取經”。
據安徽中醫藥大學人文與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院長周亞東介紹,學校從1994年就開始招收中醫藥專業的留學生,其中有很多學生來自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中醫藥是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的重要領域。我們希望通過培養更多熱愛中醫藥的海外人才,為更多的當地民眾提供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周亞東說。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