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蠟樣芽胞桿菌風險防控指南》《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克羅諾桿菌風險防控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相關風險防控技術指導,提升企業食品安全風險管控能力。
蠟樣芽胞桿菌是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部分菌株能產生腸毒素,耐熱性強、不易殺滅,是嬰兒配方乳粉風險防控的重要指標;克羅諾桿菌是一種食源性條件致病菌,對0—6月齡嬰兒,特別是對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或免疫受損的嬰兒威脅很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規定0—6月齡嬰兒配方食品中不得檢出克羅諾桿菌。
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張然表示,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過程中的微生物風險具有偶發性、隱蔽性,需要持續采取措施對生產人員、設備設施、物料、生產工藝、環境等要素進行風險防控,對企業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水平要求較高。因此,建立系統性風險識別框架、完善全鏈條風險防控措施和長效機制,對于企業有效防控風險至關重要。市場監管總局此次發布《指南》,對行業重點風險有很強的指向性,體現了推動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提升食品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助力嬰幼兒配方乳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監管思路。
據了解,《指南》應用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原理,基于蠟樣芽胞桿菌、克羅諾桿菌基本特性,結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干法工藝、濕法工藝流程的特點,對原料、人員、設備、環境等可能的風險輸入途徑,工藝環節、生產操作中可能造成污染的風險要素進行了系統梳理分析,在良好生產規范框架范圍內提出了風險防控原則,提供了有針對性風險監控方案及風險防控措施,并就污染的調查、糾偏、清除等關鍵程序作出指引,供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參考使用。
《指南》是市場監管總局針對特定風險要素發布的首批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指南。張然介紹,在具體內容上,吸收了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和國內優秀企業實踐,重點突出技術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加強對蠟樣芽胞桿菌、克羅諾桿菌風險要素的理解和認識,可以作為企業完善自身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的直接參考。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微生物風險防控的動態管理,將《指南》內容與“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機制有機結合、關聯運用,切實提升蠟樣芽胞桿菌、克羅諾桿菌污染風險防控能力。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