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盧陶然 北京報道
12月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 鋼鐵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 鋼鐵行業》(以下簡稱“《鋼鐵核查技術指南》” )征求意見稿。
距離全國碳市場啟動首輪擴圍信號釋放已經過去了近3個月。此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2024年將作為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首個管控年度,2025年底前須完成首次履約工作。如今,鋼鐵行業被納入全國碳市場還差哪一步?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COP29期間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全國碳市場需要加快建設。生態環境部每年都在全國范圍內對重點行業組織開展年度的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對重點行業碳排放的配額分配方法、核算報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擴圍實施路徑等也開展了專題研究評估論證,相關的技術文件起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正在積極推動,爭取盡快實現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首次擴圍。
在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重點行業,這八個行業占到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爭取盡快實現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首次擴圍。將分階段、有步驟推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更多重點行業;逐步推行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碳配額分配方式,逐步提升有償分配比例,使碳價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碳減排成本;不斷豐富交易品種、交易主體、交易方式,進一步提升市場活躍度,完善價格發現功能。
多位業內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表示,《鋼鐵核算與報告指南》修訂具有五大亮點:定義了聯合報告主體、明確了核算邊界和排放源、增加了數據質量控制方案章節、為自動監測預留空間、明確間接排放不計入年度碳排放量。鋼鐵行業碳排放核算難度高,新指南的征求意見是全國碳市場擴圍的重要步驟,表明全國碳市場擴圍正積極推進。在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后,如不考慮鋼材市場供需對實際產量的影響,僅從行業控碳能力出發,減排效益將于2027年前后逐步顯現,預計年減碳量有望達千萬噸。
本次發布的兩個征求意見稿的內容有哪些亮點?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蔚藍地圖創始人馬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前發布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適用于所有行業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但不涉及鋼鐵行業企業的生產特點和具體參數。此次征求意見的《鋼鐵核查技術指南》,則給出了鋼鐵行業的碳排放核查方法和要點,旨在增強鋼鐵行業碳排放核查工作的規范性、提高核查工作質量。
馬軍進一步指出,本次《鋼鐵核算與報告指南》修訂有以下五個亮點:首次提出鋼鐵行業聯合報告主體的定義;明確了企業層級與工序層級的核算邊界及排放源;增加企業數據質量控制方案的專門章節;為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自動監測預留空間;明確間接排放不納入企業年度碳排放量核算。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碳排放領域最困難之處在于如何測量與核算,鋼鐵行業本身是排污排碳“大戶”,勢必會參與到碳排放的治理中,在技術和管理層面也要跟進治理。
“此次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兩份征求意見稿,針對鋼鐵行業的工藝特點制定了詳細的核算方法和工作流程,在方案實際落地后,既有利于鋼鐵企業進行有效、科學的碳核算,也為未來與國際接軌提供了更多空間。”劉鋒介紹。
劉鋒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鋼鐵行業的碳排放核算和管理的科學化,對于未來有可能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也有重要借鑒意義。
需要注意的是,鋼鐵行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已經經過了兩次調整更新。
有業內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比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中國鋼鐵生產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以及生態環境部在2023年更新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填報說明 鋼鐵生產》,此次發布的兩份文件中,核算邊界更加接近鋼鐵企業最新生產實際,核算要求更加易于理解和實際操作。兩個重點變化均符合行業預期,一是僅核算直接排放,更加明確了全國碳市場的交易邊界;二是加強對數據質量控制的相關要求,從源頭加強市場公平和監管。
2023年,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填報說明 鋼鐵生產》中指出,企業層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范圍包括: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工業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凈購入使用電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凈購入使用熱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固碳產品隱含的二氧化碳排放。與之不同的是,本次《鋼鐵核算與報告指南》明確,企業層級溫室氣體排放源包括消耗化石燃料排放、過程排放、固碳產品隱含的排放。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碳資產管理中心負責人趙禹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兩者相對比可以發現,最新版《鋼鐵核查與報告指南》刪除了凈購入使用電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凈購入使用熱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此為與以往最大的不同。趙禹程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全國碳市場擴容后,將有火電、鋼鐵、電解鋁和水泥四大行業。刪除鋼鐵行業凈購入使用電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凈購入使用熱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為了避免碳排放的重復計算,可使得支撐全國碳市場運行的底層數據更加準確。
劉鋒也認為,核算方法不斷更新是一種科學的態度,“用可持續的標準做可持續的減排。”他表示,一方面鋼鐵行業因其工藝流程復雜的特性導致碳核算較為困難,另一方面要用鋼鐵企業的實踐來檢驗核算標準是否科學有效。
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制度創新,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鋼鐵行業工藝流程特別復雜,碳排放核算的難度遠高于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火電行業。”馬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兩份征求意見稿是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準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示出全國碳市場擴圍正在積極推進。
趙禹程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征求意見稿的發布不意味著鋼鐵行業已經正式納入全國碳市場,“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標志是,被納入的企業分配到全國碳市場的注登賬戶和交易賬戶。不過當前,離鋼鐵企業被正式納入全國碳市場已不遠。”
趙禹程認為,在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后,如不考慮鋼材市場供需對實際產量的影響,僅從行業控碳能力出發,減排效益將于2027年前后逐步顯現,預計年減碳量有望達千萬噸。
劉鋒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了同樣的觀點,“鋼鐵行業距離真正納入全國碳市場尚有距離,從征求意見的發布到形成條例規定,一方面需要給企業反應時間,讓企業學習、實踐,另一方面有許多細則恐難以形成固化規定,還需要時間調整打磨。”
趙禹程表示,若鋼鐵行業被納入全國碳市場,企業會面臨行業減排壓力增加、年度履約限制、行業競爭加劇等挑戰。與此同時,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將激勵鋼鐵企業加大在綠色低碳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通過技術迭代與創新,企業可探索能耗更低的生產工藝并使用高效節能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且減少碳排放。另外,鋼企與上、下游企業可以合力研發綠色生產工藝,打造綠色低碳產品,在公認的綠色協議或框架下實施綠色采購和綠色銷售,共同構建綠色產業鏈和供應鏈,打造綠色低碳生態圈。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