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人類迄今可以直接測量的最短時間單位是什么嗎?
10月10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學舉行“阿秒是什么?解讀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圓桌論壇”,來自上海科技大學的主講嘉賓彭鵬研究員以生動幽默的講解,讓在場師生了解了阿秒是什么、阿秒物理何以能得諾獎,以及阿秒科學的發(fā)展歷程和未來前景。
“阿秒是10的負18次方秒,或者說是十億分之一秒的十億分之一,這是人類迄今可以直接測量的最短時間單位。這個時間到底有多短?1阿秒中,光只能從水分子的一端傳播到另一端。”彭鵬研究員介紹,如果描述分子級別的運動,正常的“1秒”時間無疑太長了,比如光就可以在1秒內繞地球走七圈半。但是“有了阿秒尺度的觀測裝置,科學家可以看見‘光’,可以獲得阿秒脈沖信息以及物質內部電子運動的信息。這是阿秒的能力,不是其他學科能夠替代的。”
今年的諾獎得主安妮?呂利耶,在學界被譽為“阿秒之母”。她在1987年首次發(fā)表了關于高次諧波的實驗結果,隨后沃爾夫獎得主保羅·科克姆教授提出三步模型從理論上解釋了高次諧波的基本性質。直到2001年,諾獎得主皮埃爾·阿戈斯蒂尼基于HHG成功制備并表征了阿秒脈沖串,每個脈沖僅持續(xù)250阿秒。與此同時,諾獎得主費倫茨?克勞斯教授在另一實驗中產(chǎn)生了孤立阿秒脈沖。
現(xiàn)場,彭鵬為大家講述了阿秒脈沖的應用,幫助大家理解這一領域相關研究的意義。參與論壇的專家學者中,還有諾獎得主曾經(jīng)的學生、同事以及合作者。他們在圓桌論壇上講述這些諾獎得主在科研和生活中的故事,鼓勵學生們學習他們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對研究保持熱愛、執(zhí)著與堅定。專家學者們表示,我國正在多處規(guī)劃建設阿秒激光裝置,建成后綜合指標有望實現(xiàn)國際領先。
現(xiàn)場,師生踴躍提問,與嘉賓進行交流討論。多位同學對阿秒科學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我國在此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和布局、阿秒科學的應用價值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專業(yè)的問題,專家學者們也積極回應互動,與大家開啟思想碰撞。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